慢性肾脏病的特点是肾功能不断下降,肾小球滤过率越来越低。到了慢性肾衰竭阶段(肾脏功能严重减退),治疗目的不再是降低血肌酐,降低表面肌酐数值没有意义。
其实不只是肾病患者,普通人到了40岁左右,肾功能也逐年下降,每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约1ml/min/1.73m2。只是肾病患者比普通人要早得多、快得多。
就好比普通人和肾病患者都要走“肾功能下降”这条下坡路,路的终点是终末期肾衰竭,也就是尿毒症。正常人走得速度非常慢,走一辈子也不会到达终点,但肾病患者不一样,蛋白尿、高血糖、高血压等问题像一个个加速器,推动患者很快走到了路的尽头。
肾小球滤过率大于90ml/min/1.73m2,表示肾功能处在第1阶段(慢性肾病1期);60~89为第2阶段(慢性肾病2期);30~59为第3阶段(慢性肾病3期);15~29为第四阶段(慢性肾病4期),小于15为第5阶段(慢性肾病5期)。注意:普通人没有肾损伤证据的情况下,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大于60均属于正常,不在肾脏病的分期内。
医学上,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,把这段下坡路标记了5个“路标”,即肾功能5个分期。肾小球滤过率越低代表肾功能越差,肾小球滤过率可以通过抽血检查进行估算。
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不可逆转,且持续恶化。这个阶段重要的目标是治疗肾病各种并发症,以及减慢肾病恶化速度,并为今后透析做准备。
一条路的方向重要,不断在不可能实现的错误方向上尝试,走得越远迷失越深。
提醒:患者要在发现病症后及时的到医院进行诊治,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,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,让自己更好的控制病情。
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19号
联系我们